新闻中心

建设集团派驻南部山区付上村第一书记季斌:扛牢政治责任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02-07 17:14:00     来源:济南城市建设集团


  编者按:在市委“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的引领下,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选派九名干部赴商河县、南部山区、济阳区的九个村庄担任第一书记,整合各方资源,展开全方位帮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近日,济南市党员教育中心“海右先锋”微信公众号刊发《万人下乡 千村提升 | 扛牢政治责任 助力乡村振兴——南部山区付上村驻村第一书记季斌》文章,对建设集团派驻南部山区付上村驻村第一书记季斌进行专题报道,现将文章稍作编辑转载如下。
  
  
  
  季斌是建设集团所属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派驻仲宫街道付上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一名企业职工到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精神和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驻村以来,他紧密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工作目标,扛牢政治责任,践行使命担当,通过建立健全联村帮村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扎根基层履职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彩增益。
  
  
  
  打造产业,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壮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付上村位于仲宫街道北部丘陵地带,自然环境、农耕条件、人文自然、村容村貌优势不明显,缺乏特色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季斌积极与村干部、村民沟通联系,结合本村产业需求、实际情况和派出单位优势,策划出农产品销售、果蔬种植等产业项目。付上村种植的山地小米有着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突出的特点,他策划打造“付上优选”农产品分销品牌,提升产品形象、拓宽销售渠道,并联系对接“源味南山”运营中心、仲宫金扬子食品公司、恒善利丰食品公司等多家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展销、年货大集、进京推介、员工团购等方式,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7万余元,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宣传当地物产和文化,助力推进产业振兴。
  
  
  
  凝聚合力,助推支部建设全面过硬
  
  党支部建好、建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借助派出单位党建品牌经验优势,牵头完善党支部组织建设,确保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引导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强化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座谈交流、考察产业项目等方式帮助广大党员和村民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他借助母校及行业资源优势,联系促成付上村党支部与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院教工党支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投公司第一党支部、中铁北京局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项目党支部、山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党支部、济南城建集团机关第三党支部、济南城建集团第二分公司第二党支部、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第一党支部等建立联建发展长效机制,打造形成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助推乡村法治建设和综合发展。
  
  
  
  优化环境,助推基础设施改善提升
  
  乡村要振兴,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一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着力改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协调派出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开展村内亮化照明提升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104套,消除村民夜间出行安全隐患;按照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幸福家园”VI设计标准,协调派出单位出资2万元为党群服务中心安装户外招牌、牌匾、导视牌、形象墙等标准化广告设施。付上村党群服务中心外墙皮脱落,窗户透风撒气,他协调山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出资3万元,更换了全新门窗、粉刷室内墙面,改善了党群服务中心环境。他还结合本村实际,协调派出单位旗下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围绕道路绿化新建和提升、门户景观打造、挡墙水渠整治等方面为本村开展环境提升建设公益设计服务,为后期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通过一系列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乡村发展面貌,助推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协同发展。
  
  服务群众,助推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他始终将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特别关注村里的特殊群体,借助派出单位及社会资源,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结合联创共建、主题党日、重要节日等走访慰问老党员、高龄老人、退伍老兵、现役军人家属、残疾人等群体91人次。积极策划开展公益性群众服务工作,联合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到村开展爱心义剪活动;牵头开设“付上村百姓课堂”系列活动,讲解地铁建设、防震救灾、防诈骗、家庭用电安全与防火、少儿毛笔书法等主题公益课程;成功举办“泉”在济南过大年暨2024春节乡村文化旅游节“强基工程”山东省美协文化惠民走进付上村活动和“艺术与乡村”山东省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发展 记录美好生活”付上村群众随手拍摄影展,丰富村民文体生活。
  
  
  
  驻村任职以来,他牢记组织嘱托,不负韶华,践行初心,发挥了帮村企业和驻村第一书记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他把村民当作自家人,把帮扶工作当作自家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付上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的时代乐章。